(记者钟先海)“这两年,不仅养起了牛,还能在家门口打工,家庭收入比往年翻了倍。”6月23日,瑞林镇瑞红村民周小生高兴地告诉记者,在扶贫政策的帮扶下,他家成功脱贫,还踏上了致富奔小康的路。记者了解到,随着扶贫政策红利持续释放,我市群众增收致富门路宽广,收入大幅增加,生活过得日益阔绰。
致富产业遍野开花。我市通过选准一个产业、打造一个龙头、建立一套利益联结机制、扶持一笔资金、培育一套服务体系的产业扶贫“五个一”模式,在巩固发展蔬菜、脐橙、油茶等主导产业的同时,大力发展烟叶、白莲、蛋鸭、生猪、山羊、蜂蜜等特色种养业,鼓励引导贫困户直接发展产业,或通过土地资金入股链接到产业链上,推进产业扶贫100%全覆盖。截至目前,累计发放产业扶贫信贷通12623笔14.3亿元,其中,2017年全年共发放5077笔8.26亿元,全市通过产业脱贫的比例达62.6%。
就业能力强岗位多。我市通过组织贫困劳动力进行免费职业技能培训、免费职业技能鉴定、免费办理职业资格证书及享受“雨露计划”补贴等方式,帮助贫困劳动力就近参加培训。同时实施外出务工交通费补贴、扶贫车间建设补贴等,帮扶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。全市共发展就业培训车间28家、扶贫车间75家,吸纳扶贫车间就近就业667人;创建省、赣州市级就业扶贫示范点10家,引导贫困劳动力转移城镇就业1689人;开展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鉴定,帮助2812名贫困人口取得《职业资格证书》,并享受1000元/人的“雨露计划”补贴。落实贫困劳动力创业贷款贴息政策,实现创业带动就业557人,并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,设置农村垃圾保洁员、生态护林员、农家书屋管理员等公益性岗位,安置1122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就业。
光伏点亮增收路。我市投入4.83亿元建成80兆瓦光伏扶贫电站,链接1.12万户贫困户实现户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;投入0.83亿元为全市49个贫困村每村建设一个100千瓦屋顶光伏电站,51个“空壳村”每村建设一个50千瓦屋顶光伏电站,确保每村增加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5万元以上。目前,全市已全部消灭村级集体经济“空壳村”,村级集体经济5万元以上的行政村达83.9%。
旅游电商好创业。市里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,引导群众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或链接到旅游产业链上,先后打造了叶坪华屋、田坞、壬田香满园、日东木鱼山等一批乡村旅游扶贫点,带动2000余名贫困户脱贫。实施电商扶贫,对有开店基础的贫困户进行免费电商知识培训,推进村级电商服务网络全覆盖。目前,全市建成318个村级电商服务站,打造了“廖奶奶咸鸭蛋”“好客山里郎蜂蜜”“武夷源茶叶”等一批知名电商品牌。“廖奶奶咸鸭蛋”创始人廖秀英荣获2016年度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,以“廖奶奶咸鸭蛋”为代表的瑞金咸鸭蛋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。
资产资源收益多。市里探索油茶收购返租,整合全市49个贫困村的产业帮扶资金4500万元,购买4700亩已挂果油茶林20年所有权,再返租给企业经营,帮助3960户贫困户每年实现户均收益1705元,人均收益410元。对列入生态公益林区的林权所有者发放17元/亩的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,对划入天然林保护工程范围内的林权所有者发放17元/亩的天然林生态补偿资金,对实施退耕还林的群众发放125元/亩的退耕还林补助资金,从建档立卡贫困户中聘请293名生态护林员,每人每年管护补助报酬达1万元左右。